河北外国语学院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1.办学定位
建设具有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化的本科院校。
2.人才培养目标
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绅士风度、君子品格,专业知识强、职业技能精、中文底蕴厚、就业砝码足的准职业人为目标。
3.服务面向
致力于服务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非”“中拉”等国际合作及河北省“走出去”“引进来”对外开放战略发展的需要。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现有35个本科专业,涵盖七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理、工、文、管、经、教、艺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格局(见图1)。其中,西班牙语专业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
图1 各学科门类专业数占专业总数比例
(三)全日制在校学生概况
学校共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3598人,其中,普通本科生8864人,专科生4734人。
(四)生源质量情况
学校生源充足,质量较好。2018年,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录取考生2755人,比2017年增加355人。其中录取普通文科1022人、普通理科1223人、艺术类160人。
(五)生源及报到情况
2018年,学校本科生总招生2755人,实际报到2419人,报到率为88%。本省生源2289人,占83%。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
1.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情况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切实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目前我校有专任教师925人,外聘教师89人,生师比为 14.7:1,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86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406人,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53.2%。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29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2 %。具有博士学位135人,具有硕士学位636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3.4 %,双师双能型教师33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9%。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分布情况分别如图所示。
职称结构图
学历结构图
生源分布图
2.主讲教师与教授上课情况
学校坚持教师资格认定制度,严把教师准入关,凡未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者,不准担任主讲教师;新招聘教师、新开课或开新课的教师均须通过试讲,方可正式开课;学校教授全部为本科生授课。
(二)教学条件
我校校园总占地面积182.9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3.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12.6万平方米,行政用房5200平方米,运动场面积3.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647.12万元;馆藏纸介图书136.15万册,纸介期刊546种。班班都是固定教室,班班都是多媒体教室,班班都是红外语音室,班班都有电视机。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课程开设情况
本学年共计开设课程2589门课,其中专业课1634门课,专业实验课256门,专业核心课218门,为保证授课质量和效果,我校每个班级均有固定教室,除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采取合班上课(总不超过130人)之外,其余课程均采用小班上课。
(二)专业建设
专业是学校的支撑。我校明确提出了四步走的战略:如何设置专业、如何调整专业、如何办好专业、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四个问题依次做了解决。
1.在专业设置上,提出了四个针对
针对市场设专业、针对行业设专业、针对职业设专业、针对岗位设专业。实现了多专业设置小规模招生,多专业设置,保证规模,小规模招生,保证就业。创立“多语种、多专业,外语特长+专业方向”的专业发展格局。
2.调整专业结构,形成两个大专业集群
在专业调整上,经过增、减、停、转、并专业的调整,将现有的28个专业形成了两大专业集群。一是对外商贸文化交流产业集群,涵盖商务外贸专业群和外语教育专业群。商务外贸专业群以商务外贸专业方向为主导,以51个语种专业为建设重点。外语教育专业群以对外语教育为主导。二是对外技术服务产业集群。涵盖信息技术专业群、金融会计专业群、建筑专业群、医护专业群。主要培养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服务人才,开展跨境信息技术、电子商务、跨国金融、援外建筑、国际护理业务等领域提供专业化服务。通过两大专业群建设,助力我省中外文化交流,国际贸易往来,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2016年新增5个专业,分别是:土木工程、网络与新媒体、翻译、康复治疗学、汉语国际教育。2017年新增4个专业,分别是小学教育、音乐表演、金融工程、电子商务,在2017年的招生中,位居前10名的专业分别是英语(346人),小学教育(261人),法语(226人),学前教育(145人),财务管理(132人),西班牙语(105人),德语(92人),艺术教育(78人),软件工程(69人),葡萄牙语(63人)。
3.突出专业优势,定向培养
学校各专业在订单培养、岗位实习实践、专业项目共建、科研成果开发利用、学生就业等方面与各商会和校企合作会员单位进行深入合作。如目前已与中国路桥、中国核工业,河北建工集团、中国水电,葛洲坝安哥拉有限公司,川铁国际,中铁二十局,中国石油、中铁七局,沈阳宝马汽车,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河北省地矿局,河北太行国宾馆、中国大酒店、河北玛雅影视,河北华恒信通信,河北源达证券、中国建设银行、广发证券、兴业银行等公司开展了定向培养。
4.发挥现有办学优势,突出重点专业建设
我校西班牙语专业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发展学科,西意葡语言学院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教学改革综合试点单位。以此为契机,带动整个专业集群在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初见成效。形成的改革经验和理论成果先后在《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发表。
艾瑞深《201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发布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河北省共30所高校173个专业获评四星级及以上专业。我校有6个本科专业获4星级,其中西班牙语专业在全国排名第1位。学前教育专业在全国排名第3位,在河北省排名第1位。朝鲜语专业在全国排名第4位,在河北省排名第1位。俄语专业在全国排名第4位,在河北省排名第1位。商务英语专业在全国排名第5位,在河北省排名第1位。在全国所有本科高校都开设有英语专业的情况下,我校的英语专业全国排名第12位,河北省第1位。
5.专业外语模式,培育专业外语教育特色
在专业建设上。我校采取“外语+专业”的专业设置模式,通过三个路径:一是把外语加上专业方向,让外语专业变成专业外语,实现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使外语类专业摆脱纯语言学习、难以适应社会需要的局面,培养外语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二是专业加上外语特长,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三是“专业+外语+小语种”,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拉、中非合作等国家战略活动的开展,培养国际化人才需要,打造学生的专业外语特长,使专业的学习更符合产业国际化发展对既精专业又懂外语的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三)教学改革和研究
1.推行“准职业人培养课堂”改革
我校“准职业人培养课堂”综合体现了对知识与技能、教育与管理、艺术与创造三个板块六个方面的培养,将传统的知识传授课堂改变成任务驱动探究式课堂、原理展示与项目实践课堂。课前环节包括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集智备学、教师集智备课。课中环节包括教师根据集智备课形成导学案,采用二一定律,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由学生探索、展示、讨论、质疑,三分之一的时间由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课后环节,教师将教学过程中的启发、灵感、困惑等问题以及学生在课堂上对重点与难点的掌握情况进行反思,反馈到教师的集智备课中。
通过转换师生角色、重构课堂流程、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批判思维及创新精神。
配合“准职业人培养课堂”,在教学方法上学校探索出了语言自然学习法、版块式单词教学法、倒插柳式教学法、车间式实境课堂等“二十九法一课堂”,这些教学法成为了“准职业人培养课堂”不可或缺的助推器。
2.多途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我校教师总体可以分为:自有骨干教师、合同制双师型教师、专家型外籍教师和由“行业标兵、岗位能手、管理精英”组成的特聘教授团队。如2017年聘请的印尼语李绍焜教授,曾任中国外交部翻译大队印度尼西亚语翻译队长,是国内首位用印度尼西亚语翻译国学经典的教授。法语陈延峰教授有30多年的法语翻译及教学经验,曾到非洲、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多个国家进修学习和工作,曾翻译出版过10部书籍和外训教材。
我校聘请了曾受省政府两次邀请、率领南部非洲代表团来我省开展学术交流的瑞菲维·莫荣娃·拉马荷许院士担任教学科研校长;聘请了燕赵友谊奖获得者、来自韩国的金敬植教授担任东方语言学院教学院长;聘请了立陶宛马格努斯大学双博士、奥缀教授担任英语学院教学院长;古巴阿尔特米萨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副院长娅耐丽教授担任西意葡语言学院教学院长等,还聘请了多名外籍专家担任“一带一路”国家语言人才培养项目的国际合作研究专员。
(四)教材建设
在教材建设与选用方面,我校提出,以一本教材为蓝本,多本教材为补充,结合学校实际应用,从用人单位的能力需求着眼,大力开发以应用能力为本位的校本教材。教材选用有外国原版教材、国内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等近三年出版的各类优秀教材。
1.采用国内外教材结合使用
教材不能只依赖一本,根据学校语种专业特色,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国外教材+国内教材“两条腿”走路模式。如语种类专业只使用国外教材,不能满足国内等级考试的需要;只使用国内教材,不能满足原汁原味的日常交流需要。国内外教材结合使用,目前反馈比较好。
2.充分发挥教材建设的管理机构职能
学校成立“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和 “应用型本科系列规划教材编写委员会”,均由主管教学的校长任主任。“学校教材指导委员会”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教材建设的方针、政策,规范教材管理,推动教材建设。“应用型本科系列规划教材编写委员会”由教务处和教研处任副主任单位,成员由来自行业的岗位能手、技术标兵、管理大师、营销楷模和学校的教学专家、骨干教师等组成。
3.编写原则突出专业外语特色
我校以应用为核心进行教材编写,变“依赖教材”或“理论说教”为“依靠生产实践案例”,以一本教材为蓝本,多本教材为补充,将专家型职业人一线的前沿的经历、经验及案例融入到教材当中。发动在校生、毕业生、任课教师、外籍专家、国外合作大学、用人单位参与编写,把教案发展为讲义,把讲义丰富为教材,努力编写出创新性强、实践性强、教学过程可操作性强、能反映我校教学优势和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自编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最前沿的知识,对教材进行补充,使我们的教材处在动态之中,使我们的教材只能被模仿,无法被超越。
4.建立公平透明的评奖机制
学校将自编教材作为学校一项重要的科研奖励项目纳入《河北外国语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凡自编的校本教材,经学校教材编写委员会审核并由出版社出版的,根据教材价值、应用范围、使用效果等情况给予专项资金奖励,并在教师职称评定、提职加薪、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评选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五)科研开展情况
1.成立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以化人、文以载道,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国门,让文化自身说话,使其成为不同语种、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平交流沟通的媒介。”
在我校“双一流4.0”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为加强我校学科建设,充分发挥我校研究院的平台作用,深化专业建设内涵,提升科学研究层次,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实现以硕士为主、博士为旗、教授为专业带头人、院士为科研领军人物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构建我校模式和平台时代,优化升级我校作为河北省及国家智库的功能,我校成立河北外国语学院“一带一路”研究总院,下设5个研究院,各研究院主任均为外籍院士、博士、教授担任。研究院按照区域设立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按照国家设立国别研究所,国别研究所根据行业或专业设立研究小组,最终实现专业“六化”,即:专业社会化、专业公司化、专业市场化、专业模式化、专业国际化、专业战略化。
2.制定科研方向,通过六结合,提升科研质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
校长提出:科研是个人发展的引擎,是部门发展的引擎,是专业发展的引擎,是事业发展的引擎。作为本科大学,即使是应用型也不能没有科研。所有老师、同学都要把校本科研、岗位科研、应用科研、实践科研视为自己作为本科大学老师或学生的标志。
为充分发挥科研工作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我校科研从以下三个方向进行研究:1.校本科研(行本、业本、职本、岗本)2.区域与国别研究3.大学社会化。我校科研均为基础应用型科研,使我校科研成果更好的应用于实际工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六结合”提升科研质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
(1)结合岗位搞科研
全校发动,开展结合岗位转型,人人有题做,人人做课题,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创新,在创新中发现,在发现中总结,在总结中结题。截止到现在,我校立项省部级课题16项,厅局级课题40项,其他级别课题59项,校级课题145项。
(2)结合工作室搞科研
我校率先提出全员打造工作室,从行政到业务,从老师到学生,在思想和工作模式上彻底转型:
工作室内的每一位学生和老师都是“螺丝钉”,这是按部就班,在“按”上发挥作用,在拧你的地方发挥作用,固定到这里,哪怕别人都断了,但你不断不掉链子,你就发挥了重大作用。工作室的理念和认识要像专注、坚持、征服,像“准职业人”一样,在师生中扎根,让人人都是工作室,打造千帆竞发、万马奔腾、不甘落后的阵势。
(3)结合国际化搞科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以化人、文以载道,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国门,让文化自身说话,使其成为不同语种、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平交流沟通的媒介。”
为加强应用型科研,学校依托专业集群及留学归国教师、外籍专家聚集优势,与国外合作、与北外中东欧研究中心合作,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院,下设9个研究中心。教师带领学生集中对语言国家或相近专业展开政治、经济、文化、贸易政策等全方位研究,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直接对接区域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依托研究中心,我校自编印尼语版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宋词、唐诗三百首、德国概况、拉美概况、葡萄牙语国家概况等国外各国概况。
(4)结合“准职业人培养课堂”搞科研
准职业人培养课堂建设是推进教学研究与改革走向深入的牛鼻子,牵动出系列的改革理念、改革方法,平台、操作、评价、结果等,包括每一堂课的备课都当做科研论文,都是研究对象,上课就是把科研成果给每个人讲出来。大学教师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观点是自己科研出来的,并将自己的观点应用至课堂教学中,实现理论知识到学生能力的转化。
(5)结合行业需要搞科研
计算机学院立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通过校级科研立项,先后开发“河北外国语学院数字化校园平台”、“河北外国语学院财务收费管理系统”、“河北外国语学院教材征订与发放系统”、“河北外国语学院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等,为学校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提供了保障。同时,计算机学院主动为河北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服务,先后为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开发“活动方案填报服务系统”;为商务厅开发“大型活动管理系统”,并对所有联络员进行培训,受到商务厅的肯定;承接河北省总工会河北省“网上工匠学院”平台建设项目,为河北省大工匠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6)结合教材创新搞科研
我校搭建自编教材平台,根据社会和行业发展实际,汇编行业外语词句,以课堂为载体、以教材为依托、以语言自然学习法为理念支撑,精选句子、词汇、文章,编写出创新性强、实践性强、教学过程可操作性强,能反映我校教学优势和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校本教材。
截止目前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拥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分别是《商务俄语》、《商务西班牙语》。2013年10月,学院选送参加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微课程组比赛,张改琴老师的《西班语词汇学习法》和班伟民老师的《快速排序算法的递归实现》获得二等奖。2015年,郭玉玲老师获全国“外教社”杯高校教师讲课大赛河北赛区三等奖。2015年5月,我校报送的研究论文分别获得民办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论文一等奖及教师队伍调研论文二等奖。2016年6月,在第七届“外研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中李亚平老师荣获河北赛区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组三等奖、葛艳绯老师荣获河北赛区英语专业组三等奖。在第二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河北赛区暨河北省高等学校第二届外语微课大赛中,我校参赛的六组教师团队中有三组教师团队获三等奖,三组教师团队获优秀奖。2017年9月,李木子、邢泽欣、罗楠老师分别荣获第二届河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
(五)实践教学
1.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我校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实习实训平台。一方面,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以语言自然学习法为核心,以还原语种国家文化特色为目标,完善我校语种情景实训室建设。另一方面,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以校企就业促进会为媒介,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原则,不断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且聘请企业专家与本校教师共同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创新教学方法、共同开发适用教材;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逐步形成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实践教学平台。
同时,建设学生实习岗位需求对接网络平台,征集、发布企业和学生实习需求信息,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服务。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大力推动与行业部门、企业共同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切实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健全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新机制。
2.打破“火柴盒”课堂,突出实践教学特色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素质教育在课堂,坚持教为学服务,进行课堂革命。改革传统的教与学形态,把育人水平高超、现代技术方法娴熟作为实践教学的一把标尺,打破传统的“火柴盒”课堂,让他们到广阔的天地中去参加实践学习。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历练技能的实践场所,让课堂多元化。
学校建设了商务谈判实训室、报关、报检实训室、酒店及客房实训室、护理实训室、秘书实训室、速录实训室、有线、无线同声传译实训室等专业的实训室,学生按照不同的“准职业人”体验岗分别充当不同的角色,熟悉各个行业的工作氛围,进行各种技能的训练。让走出“火柴盒”课堂成为点燃学生实践学习激情的助力器。
3.严把毕业论文质量关,着力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毕业论文工作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的质量体现着我校实践教学的水平。学校成立了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指导委员会,各二级学院设分委员会,按照《河北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条例》、《河北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手册》、《河北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时间框架》等文件要求,从论文的选题、开题、撰写、答辩等各个环节加强指导与管理,并进行档案建设,形成关于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管理。另外,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实施工作的通知》提出制订实施细则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及《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河北外国语学院学术行为规范及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及《河北外国语学院学士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以此防范和处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学术不端行为,确保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切实提升我校实践教学水平。
4.创新“双创双业教育”体系
(1)“创新、创造、就业、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将传统的基础知识的传授课堂激活,突出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将职业性、实践性、创新型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2016年我校18项课题获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2017年我校24项课题获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
(2)“课程、培训、实践、服务”四位一体的就业创业教育模式
学校全面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课程指导、就业创业能力测评三级递进的就业创业课程,建立了专业强化精英班和培训班,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创业孵化平台,开展了个案咨询、社团活动、考研考证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创业就业服务活动,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就业创业教育模式。
(3)“创新、创业、就业、立业”成为教学课堂的姊妹篇
任课教师“泛就业创业化”,课堂遵循“1.3”定律,学校将创业就业教育“范化”,全体任课教师授课要遵循“1.3”定律,老师讲的任何学科知识必须跟学生的创新创业就业立业相结合。“1”就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加上“0.3”,这“0.3”就是让创业的意识、为就业创业而学习的思想流淌在课堂的每个环节,让学生们为择业而学习,为就业而学习,为创业而学习,为立业而学习。从而激发每个学生创业的灵感,拨动学生就业的心弦,让学生由心动变为行动。
(4)丰富创业教育的内涵,鼓励学生在岗位创新创业、建功立业
在我校,创业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自己独立地创业、立业,另一个是在业单位的岗位上创新创业。我校不鼓励每一个学生都一毕业就创业,创业应该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人人一毕业就能独立创业。我们主要分为“四步走”:
第一步,以普遍就业为基础,以高质量就业为目标,以对口就业为追求,走进职场、走上市场、熟悉市场、确定目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创业规划;第二步,走进行业岗位、上岗学徒、勤学苦练;第三步:因地因时制宜、因人而异,确定是岗位创业还是独立创业;第四步:在干中学、在学中练,逐渐成长和壮大。
四、专业培养能力
(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校根据用人单位及市场需求,量体裁衣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遵循“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就对口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原则,在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之前都经过了严格的市场调研,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近年来学校把“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教育贯穿到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并且以“课程体系服务行业岗位”的原则,按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全面推进模块化和课程链教学。
针对习总书记的3个“培养人”的问题,“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我校研制特色“教学计划”,怎样培养人就是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什么人就是专业方向和专业理想,为谁培养人就是国家政治制度属性。坚持“在做中学、在做中教、在做中研、在做中创”。
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我校考虑到培养的人才要走向社会需要具备哪些要素,让他具有什么专业的才华。依据“人”具备哪些素质,“才”具备哪些素质,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来设置我们的课程,同时课程设置对接国际人才需求的标准、能力和社会需求。课程设置一方面要思考理论、基础、知识性的课程应该有什么;另一方面要思考具有实践性、具有操作性的课程是什么,要来自行业、用人单位的需要,学生实验和实践的结果,根据检验理论课程的实践。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一是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国际化:在课程设计上实施“1+2”模式,即“专业+英语+小语种”,为了培养国际视野的学生,把国际法、国际商法或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开起来,让学生学习国际规则,了解国际规则,并且会运用国际规则。专业外语词句打造出系统,凸显国际化;二是用文化给专业垫底,用基本功给实践垫底,让语言和专业的学习浸泡在文化中。加大母语国和中国的文学史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学习,用厚重的文化助力语言学习的快速提升;三是每一门课程的内容设置成模成链,与工作岗位所学的能力标准相对接,并且要与时俱进,随时把课程前沿的知识、技能及教授一线的经历经验补充到课堂上去,并且每门课程之间要有逻辑递进、承上启下的关系,与工作的过程顺序相一致;四是创新创业教育要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可以开设成必修课或选修课,或定期请专家或成功的企业家进校园进行讲座,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支持优秀并且可行的学生进行创业等,并且制定了配套的学分互换机制。
(二)实施专业公司化,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我校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明确实践项目和内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为企业提供服务,力求产学研结合。我校与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共建教学资源、共建师资、共建教材、共建课程、共同开发科研成果,从而实现“双赢”发展。目前,我校与170多家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不仅为我校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天地,还为“准职业人”提供了走出火柴盒教室的实训场,为我校提供了来自于行业、岗位一线的“双师型”师资资源。
(1)与企业单位合作。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学校各专业在短期实习、顶岗实习、共建师资、教材开发、评价考核、科研开发、学生就业等方面,与170家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如目前已与中国路桥、中国核工业、河北建工集团、中国水电、葛洲坝安哥拉有限公司、河北省中医院、河北太行国宾馆、河北玛雅影视公司、中国建设银行等公司开展了定向培养。
(2)与会员单位合作。我校发起成立的河北省校企就业促进会会员单位已达471家。与省工商联66家直属商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人才培养培训,岗位实习实践,专业项目共建,学生就业等方面探索科学有效的合作模式。
(3)实施专业公司化
我校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理念的指导下,为使学生最终成为“为家庭、为家族、为家乡、为经济社会、为祖国、为党的伟大事业”所用的人。学校让专业成为公司,学生直接在专业公司的运营中学习,通过项目的完成过程,学习系统的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专业公司化从课程入手,大学里一个专业一般有35到40多门课程,也就意味着有这么多的行业专家,由这些专家带领同学们通过“专业公司化、班级部门化、教室工作室化、小组科室化、组员员工化”建立公司,开展市场经营、承包对外项目、进行各种实战业务,让项目带动教学,充分运用“使用式教学法、应用式学习法”,使学生不断增强实践技能以及业务能力,培养一批批准职业人。通过专业公司化实现了“四个转变”:
①课堂的转变——把课堂打造成公司实际业务的环境,把学生放到公司里,让学生沉浸在业务的环境里,在环境里让学生的知识、能力、科研、思想水平、做人做事的品德得到全面锻炼和提升,通过“练”的过程,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随着学习的提升,时间的推移,让学生一点一点的前进。
②授课模式的转变——老师的教学变成“前只讲怎么做”“后只讲为什么”。通过实操、实践、实练,把“倒插柳”教学法、应用式学习法、使用式教学法、车间式实境课堂应用到专业公司化里。让学生在岗位锻炼中,提前设计自己未来的发展定位。
③学生成长模式的转变——实行“轮岗制”,让学生尝试各种岗位,让学生从基层做起,向中层努力,最后成为总揽全局、举足轻重的人物。在这个过程里,去发现自己的特长。通过无数次业务的处理,能找到自己的定位。通过职务的晋升,对他进行成绩评价和专业知识掌握熟练程度的认定。
④经验积累的转变——学生在真操实练的过程里,加上必须够用的理论知识,拥有了4年的实战经验,进入社会俨然成为有经验的“职场老人”。
通过专业公司化,带动相近几个专业的协同发展,拆除专业间的壁垒,促进教学计划向应用性方面调整。在学生承接业务过程中,把碎片化的知识进行结构式理顺,带动职业修养、职业道德的养成,同时提高科研能力的引擎作用,反推老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实现创业、就业、科研一体化的素质培养,让专业公司化成为准职业人向职业人过渡的最好的平台。
目前,学校已孵化出河北圣兰翻译有限公司、河北圣兰艾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河北圣兰建筑设计研究院、河北圣兰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等19家专业公司。
2.建立侧重实践教学的考核模式和评价标准
(1)实施实践课考试“四部曲”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一是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和能力的考核。不再单纯以分数论英雄,考试形式、内容、时间、地点灵活,增加了阶段性的考核,采用论文、闭卷、口试和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了“技能测试+模拟工作场景测试+师生面对面考试+论文考试+技能成果展示”的评价考核机制。实施实践课考试四部曲——①任务说明,为什么做,怎么做,做得过程中用了哪些知识以及应用范围;②小组合作完成任务;③答辩,阐述观点和思路;④客观公正打分。
二是专业技能大赛和综合素质测评。每学期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确定技能项目开展专业技能大赛,通过比赛、合作、模拟等各种灵活方式让学生展示专业技能。第七学期毕业生开展毕业生综合素质汇报演出,除展示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外,学生可展示自身特长和职业素质,为就业做好准备,同时,也是对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的综合评价。
(2)用人单位参与考核
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和用人单位零距离对接的人才,是为用人单位培养一起创业、创新、创造的人才。学校把用人单位引进来参与学生评价考核,由任课老师和用人单位的领导组成评委团,以此作为指挥棒和风向标,更精确地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和水平,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制定行业专家、企业精英人才参与的学分置换具体办法,对学生顶岗实践、创新项目、毕业设计或成果等进行学分置换,使学生的实习实践成绩有效融入学院的管理、奖励机制,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
(3)同行参与评价
我校广泛邀请同类大学帮忙评价,建特色,找问题。此外,还邀请了国外合作大学的专家来校共同参与考核学生的外语水平,激发学生外语学习热情,规范学生外语学习行为,提升学生外语学习质量。
五、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进一步健全质量监控组织机构。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构建了由校、院教学委员会、学生教学信息员、各处室部门组成的多元、立体的质量监控组织体系,严格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对全校教学工作全过程进行实时管理和监控,督导委员会受学校委托对本校的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提出意见和建议,提供咨询和决策依据。共同对全校教学工作全过程进行实时管理和监控,使本科教学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确保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常态化、机制长效化。
进一步规范和创新教学管理,完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将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教师评教、应届毕业生学习质量评价纳入评价范围。根据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精神,制定或修订了《河北外国语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与管理办法》《河北外国语学院本科专业设置与建设管理办法》《河北外国语学院考试管理规定》《河北外国语学院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河北外国语学院普通本科学士学位授予规定》,进一步实现教学质量监控的科学化、规范化与制度化。
(一)日常监控及运行
1.监控内容
开展教学秩序检查。各级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早自习教学秩序、晚自习教学秩序、学期初的教学秩序、期中教学秩序、重大节假日前后教学秩序、考试秩序和考风考纪检查,及时发现和妥善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规范有序,
组织教师评教活动。严格按照《河北外国语学院听课制度》要求开展校级领导、院领导、教学委员会成员、督导团专家听课评课帮课。重点针对“新开课”“开新课”和学生反映“很好”“很差”教师的课程开展推门课,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推广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检查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对实践教学、实训室建设、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进行检查,针对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加强实训室安全教育和管理、规范实践教学、完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程序、提高论文(设计)指导质量等工作,向各二级学院反馈意见,指导其逐渐改进。
检查课程考试质量。每学期对各教学单位的课程考试试题质量和试卷评阅质量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分别向各二级学院和相关教师反馈,提出改进建议,指导二级学院 和相关教师进行整改。
开展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分析、统计和上报,并以此为契机,找出问题与不足,制定措施加强整改。
2.监控方式
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方式有日常性教学质量评价、周期性教学质量评价和专项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与评价的主体包括学生、同行、专家和领导等。加强质量监控人员的队伍建设和培训学习,提高质量监控效果。
创新评价方法。形成学生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教(教学委员会委员、督导团专家)、领导评教、教师评学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对课堂教学质量、试题质量与试卷评阅质量、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应届毕业生的学习质量、学风等进行评价,确保教学评价的全面性与综合性。
3.监控结果反馈
确保渠道畅通。坚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定期开展大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和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拓宽了信息收集与反馈的途径。通过学生教学信息员收集学生对学校办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师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学生反馈的问题、建议与要求,及时进行整理分析。
确保反馈及时。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与督导团专家四位一体的教学信息反馈体系运行正常,及时反馈教学和教学管理中的问题,督促相关单位及时解决。在日常性和周期性教学质量检查结束后及时召开反馈会,分别向各学院(教学部)和相关职能部门反馈情况,提出整改建议。
确保处理到位。对于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教学违纪违规行为,严格按《河北外国语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进行认定并处理,处理结果作为教师年终考核、工资与岗位津贴、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等的重要依据;对于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严格按《河北外国语学院考试管理规定》《河北外国语学院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等文件处理。学校一直坚持实行“问题实时通报”制度,将督导团在考试巡查和开学初教学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电话通报相关单位和个人,提高检查的效度;编印《教学简报》8期,及时通报教学工作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并督促相关部门限期整改。
确保逐渐改进。将教学检查结果、本科教学状况调查结果、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的信息向各教学单位、职能部门和相关教师及时反馈,督促相关部门和个人制定具体措施进行整改提高,确保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环节与过程、教学管理等工作的持续改进,形成了教学质量监控过程的闭环。
4.专业评估
组织新办专业办学水平评估和学位授予权评审。商务英语、财务管理、意大利语、软件工程顺利通过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办学水平和新增学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评估,取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就业情况
学校以普遍就业为基础,对口就业为追求,高质量就业为目标,不断拓宽学生就业创业渠道,毕业生就业逐渐呈现四多现象,即:出国留学的多、出国就业的多、进入外企的多、工资挣的多。我校13届2万余名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8.54%,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和中国五百强企业的达4000余人,年薪在45万以上的毕业生有270人,年薪在100万以上的毕业生近百名。有19名毕业生为中外元首担任过随行翻译,50余名毕业生被国家汉办选派到各国孔子学院任教。如,中国国务院李克强总理访问哥伦比亚,曹聪同学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哥伦比亚共和国大使馆抽调担任总理随同代表团西班牙语翻译;李凤丽同学为坦桑尼亚总理做随行翻译;西班牙语毕业生由存同学为安哥拉总统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担任随行翻译。2018届总毕业生数3206人,平均就业率96.19%,本科毕业生1605人,平均就业率达96.51%。其中164名师范类毕业生,教师资格证笔试通过率为100%,面试通过率达100%。同学们不仅考取了幼师教师资格证,同时还考取了小学、中学教师资格证,持双份以上教师资格证的学生达58%;另外还考取了营养师、奥尔夫音乐、蒙台梭利、英语四六级等资格证书,并落实“1+2”培养模式,参加了我校的泰语、希腊语、斯洛文尼亚语等小语种培训,为就业助力。
(二)学位授予情况
学校现授予全日制本科学士学位累计4106个,其中2016年授予873个,2017年授予1656个,2018年授予1577个。学士学位授予涉及我校16个本科专业,即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法语、德语、商务英语、日语、朝鲜语、俄语、阿拉伯语、护理学、工程造价、学前教育、财务管理、软件工程(见下图)。我校学士学位授予专业将逐步实现全覆盖。
图:本科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数量
图:本科专业学士学位授予占比情况
(三)用人单位反馈
为进一步了解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情况,及时掌握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课程开设、授课内容、素质教育等多方面的反馈意见,我校每年都会开展“毕业生反哺母校活动”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万名学生访万企”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完善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最终达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教学效果。
用人单位对本校2017届毕业生的个人能力的评价整体较满意,评价为优的所占百分比为 74.4%,评价为良的为 22.8%,评价为中的为 2.8%,没有差评。对本校2017届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评价整体较满意,评价为优的所占百分比为 67.1%,评价为良的为 26.0%,评价为中的为6.9%,没有差评。
学校和很多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并不断发展我校校企就业促进会会员单位,目前河北省校企就业促进会注册资金在500万以上471家。与省工商联66家直属商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人才培养培训,岗位实习实践,专业项目共建,学生就业等方面探索科学有效的合作模式。目前我校合作单位有河北省中医院、京石高速公路、中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春秋航空、河北太行国宾馆、中国联想、河北苹乐面粉集团、河北跃迪新能源集团等知名企事业单位。
七、特色发展
(一)搭建国际化平台,实现与世界接轨
1.与254所国外著名大学签订合作协议,被外界赞誉为“国际合作大学最多、项目最广泛的大学”
目前,学校已与21个国家的驻华大使馆建立了友好关系,与254所著名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了大学预科、交换生、专升本、本科双学位、本升硕等众多本硕博层次的中外合作项目。学生可以像点餐一样选择留学国家、留学院校、留学方式。每年选派近300名学生出国留学、引进多名外籍专家,未来十年将逐步开齐“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大多数语言,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稳定的人才支撑。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河北省唯一一个中美本科层次合作办学项目。我校还是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在中国的唯一预科中心,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立陶宛马格纳斯大学在中国的预科中心。
2.开设64个语种,引进院士及非通用语种外籍专家,搭建人才培养合作平台,加强非通用语言专业建设。
通过校内1.0版、省内2.0版、国内3.0版和国际4.0版四个层次的优化升级建设大学国际化,重点面向中东欧、阿拉伯、南美拉美、非洲等国家引进母语国家外籍专家,达到64个语种师资均有外籍专家。
为助力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我校积极开展与中东欧国家大学的合作与交流,现已与罗马尼亚、捷克、斯洛文尼亚、立陶宛、保加利亚、波兰、匈牙利、拉脱维亚、塞尔维亚等14个中东欧国家的17所著名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开设了13个中东欧小语种专业,涵盖了中东欧16国的语言,数量居全国高校第一位,实现了河北省多个中东欧小语种专业零的突破。
学校现在有4名外籍院士长期住校担任教学副校长此外,15个二级学院聘请了外籍教授担任教学院长、聘请了45名外籍教师担任“一带一路”国家国际合作专员,在大学国际化、人才引进、学科发展、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工作,为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3.国际班人才培养模式
2018年学校新增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大学11所,新增项目33个,其中硕士合作项目7个、双学位国际班19个、暑期班7个。合作层面涉及教师培养、课程及教材引进、海外留学等多个方面。每年开设英波双语、英塞双语、英立双语、法语、韩语、康复(韩语)等国际班,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立新途径。
八、困难与建议
(一)企业参与接收学生实训实习积极性较低,学生不能真正实操实训,建议国家和省出台减免税等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岗位,让在校大学生走进企业进行实习实践锻炼。
(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职称评价形式单一,不利于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的成长和提高,建议国家针对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师资建立相对灵活的考核评价机制。如在教师数量计算、师资队伍评估等方面适当放开权限或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尤其是较为紧缺新兴的专业。
(三)在专业设置上,现行政策缺乏灵活性,学校不能做到及时的根据时代发展调整专业,新兴专业因为审批数量的限制不能及时开设。建议将专业设置自主权下放给试点学校,并取消新增专业数量限制。专业完全自主化,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复即可以招生。
(四)民办高校对国家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应给予奖励。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应一碗水端平,国家支持力度应相当,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民办高校的力度应大于公办学校,建议政府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财政支持继续加大,以保障我省本科院校转型顺利开展。
河北外国语学院
2018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