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校务公开指南 >> 阅读文章

2019审计学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及论证材料

2019-11-01 10:24:31 来源: 浏览:1327

审计学专业

申请列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的报告

河北外国语学院审计学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是国际金融学院(二级学院)的支柱专业。本专业于2015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现有在校本科生175人,经过四年的建设与发展,审计学专业在办学基础条件、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5级70名学生经过培养,基本完成了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任务,将于2019年6月底毕业。根据《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增列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及新增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审核办法》,我院对审计学专业申请学士学位授权的相关材料进行了自查,经自查符合申报条件。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一)专业定位

审计学专业实行以学生为根本,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准职业人”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河北省在中东欧“走出去”、“引进来”对外开放战略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能够满足我国经济一体化要求的高级审计人才。

在专业建设方面,以“专业+外语”为原则,在学好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强化专业外语学习,突出国际化特色;在教学体系建设方面,注重完善以工学结合、校内外实习实训和产学研合作为主要途径的实践教学,推进以“准职业人培养课堂”建设为核心的教学改革,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尽可能覆盖国家职业(执业)资格标准,将学生技能鉴定及各类等级考试的内容与教学考核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具备从事审计学专业相关岗位群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求,成为德、能、勤、技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有扎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和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国内外与会计、审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惯例,熟练掌握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程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力争使其具有突出的专业外语优势,优良的综合素质,能够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及会计咨询工作,在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从事审计、会计核算与管理、内部审计工作和会计教学与科研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级审计人才。

(三)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遵循“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就对口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原则,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明确审计学专业的社会需求,邀请行业精英、岗位能手参与共同制定,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相对接。以“课程体系服务行业岗位”为原则,按实际岗位的工作流程,全面推进模块化教学、项目式教学。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审计学专业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调研活动(如:走访用人单位,毕业生“反哺”母校,河北省校企就业促进会等),同时保证调研活动的常年性、长期性、持续性和有效性,使人才培养方案处在与时俱进的动态微调状态中。根据培养目标进一步协调课程之间的关系,优化和协调好理论与理论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之间的衔接,使培养的人才能够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常态。

二、师资队伍建设

审计学专业秉承“教师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通过外引内培,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着力打造专业领军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三支教师团队。经过几年的建设,审计学专业建设起了治学严谨、业务过硬、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一)师资队伍结构

审计学专业共有专任教师28名,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名,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7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71%。

(二)师资队伍培养

1.把好新聘教师入口关,为师资培养营造“高起点”

审计学专业不断引进优秀青年教师,特别是引进全国重点大学研究生,重点考察专业能力、授课能力、实操能力及统筹能力,采取“优中选优”的原则,由专业、学院、学校三级人事部门层层面试,重重把关,保证了入职教师的总体水平和质量。

2.重视教师培养工作,建立青年教师培养长效机制

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挖掘教师队伍的发展潜力:一是实行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培训、试讲合格后颁发授课证,凭证上岗;二是实行 “一对一”导师辅导制,让学识深厚、经验丰富、师德高尚、责任心强的资深教师担任导师,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给予指导;三是实行教研室集智备课制,同课程的教师集体备课、互相点评、共同提高;四是通过教学技能大比武、公开课、示范课、精品课等形式锻炼任课教师的听课、说课、讲课、备课、审课、评课能力。

3.着力培养教学骨干教师,使骨干教师成为教学的中坚力量

审计学专业重视教学骨干教师的培养,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钻研相结合,观摩与示范相结合等方式,严格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全面性与专业性、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培养。鼓励骨干教师外出进修、培训,采取不同方式提高自己学历;参加各种与本学科相关的学科培训,如: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参加各种与本学科相关的研讨会、观摩会、各种学术交流会,拓展教师的视野。在培养过程中,有效管理,及时指导,重点考察,全面考核,保证培养的质量。通过培养,使骨干教师在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学观念、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

教师、课堂、管理的质量都离不开科研,科研是质量中的关键,处于核心地位,科研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提升科研能力是教师成长、自我发展与学院发展的有力支撑。近几年来,国际金融学院鼓励教师在完善课堂教学的同时,大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教师的科研情况如下,四年来,我院教师共计发表省级及省级以上论文30余篇,如: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四位一体”实践体系、发展中经济体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等审计学相关论文或者教学改革方向的论文。并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如:互联网金融助推河北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研究、毕业生就业招生人才培养“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研究、提高会计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河北农村支付服务优化与创新研究、房地产评估的市场法研究-以石家庄市房地产为例等切实相关的省校级科研课题。通过论文和课题的积淀和锻炼,使国际金融学院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科研能力等方面得到快速成长提高, 成为教学科研能力和教学示范能力的典范。

4.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审计学专业从自身的专业特点出发,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将提升实践能力纳入教师培养体系和考核体系。一方面,从企事业单位大量引进培养“双师型”教师,有来自企业的财务总监、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金融机构的证券理财师等等;另一方面,加大对校内师资队伍“双师”素质的培养,鼓励专业教师考取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资格证书,如:鼓励自有教师考取中级财务会计师、中级经济师等资格,我院近几年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等方式来践行双师培养。

5.“育生德先育师德”,重视和加强师德建设

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实事工程来抓,按照学校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把师德建设同师资队伍的考核、晋升结合起来,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评选师德标兵,弘扬先进事迹,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力量,达到“让德育的小溪流淌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课堂教学目的。

三、专业与课程建设

(一)专业建设

审计学专业遵循学校“应用型”整体思路来建设专业,立足河北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考核方式等方面无缝对接企业、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并根据企业、行业、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加以调整,以此适应时代与社会需要。

1.审计学专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规格体系

一是优化以就业岗位目标为导向的知识结构。以学科知识为支撑、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通用知识为保障,以岗位知识为依托,以创新知识为拓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审计人才。二是强化以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强化就业创业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交往交际能力等六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三是内化以职业技能培育为核心的素质结构,重点塑造健全的人格,包括团队合作意识,创新创业意识,责任意识,敬业精神等主要内容。

2.审计学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引领,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将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职业紧密对接,将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质提升紧密融合

一是专业特色的培育与行业发展趋势、地方产业布局深度互动、无缝对接;二是在课程体系建构过程中,根据学生职业岗位需求,坚持学有所用为目标,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三是积极争取产业、行业、企业的支持,促进工作过程教学化,教学过程公司化,“课堂就是车间、上课就是上班、老师就是师傅、学生就是徒弟”。四是依据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所涵盖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核心课程开发、技能训练和岗位职业能力认证等,将相关课程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岗位职业能力证书,如《初级会计职称证》《计算机等级证》、《教师资格证》《管理会计师证》等,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审计学专业与企业合作,多元融合,协同育人,强调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全覆盖、全参与。实现了“九个共同”:共同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标准、课程体系、教材、教学内容),共同打造“双师型”师资,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二)课程建设

审计学专业坚持课程结构与职业需求吻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学校培养与行业实践衔接,建立专业课程体系。在知识结构方面,使学生具有宽广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现“复合型”;在能力结构方面,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体现“应用型”;在素质结构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体现“全面性”。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模块教学体系

审计学专业建立“应用导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的培养方案制定流程和持续改进机制,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如英国伦敦的审计学专业会与金融学共建交叉学科,供学生学习;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分校,审计学专业的教授会根据业内最新动态,针对教材内容做相应的更新,形成大教案。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如国富浩华会计师事务所、银河证券等单位共同参与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构建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拓展课等课程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逐步构建了符合社会需求和审计学专业教学规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审计学专业开设必备的专业基础课程,打牢基本功。按照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根据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中的基本能力要求和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课程开设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管理学、管理会计、审计学等。开设专业主干课,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如高级财务会计、税法与税务会计、审计学、财务报告分析等课程。为了提高学生全方位的专业视角,拓展审计学专业的就业面向,拓宽审计学专业学生的视野。开设专业拓展课,如高级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学、金融学等。同时,审计学专业坚持能力培养原则,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审计学专业既重视对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注重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建立了由基础实践层、专业实践层、综合实践层以及创新实践层组成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双证”培养,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2.推进“准职业人培养课堂”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审计学专业大力推进“准职业人培养课堂”建设。“准职业人培养课堂”遵循授之以渔、循循善诱、精准启迪、点睛之点、自然而然等教育教学原则,通过教学场所、师生角色、教学方法、教学媒介、教学资料、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课堂要素的改变,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学习习惯、阅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演讲能力、借智水平、自动自发、求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最终培养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适用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努力让学生成为“专业知识足、职业技能精、中文底蕴厚、实践能力强”的准职业人。

“准职业人培养课堂”的改革为教学带来了五个改变:(1)从排排坐变成围圈坐。抛掉传统讲台,学生分组面向而坐;(2)从老师讲变成学生讲。采取“教学合一”的授课模式,学生在老师“集智备学明白卡”的引导下,像老师一样去备课,去准备在课堂上讲课、在课堂上展示;(3)从没兴趣学变成不想玩。课堂改成了培养课堂后,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统筹到学习上。课上学生需要在课下自己抓紧时间预习第二天要讲的课程,以便在第二天自己能够完整展示课堂内容,同时在同学讲课时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欠缺,把有限的时间更多地放在了学习上,课上的时间也利用的更加充分。(4)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究。改为培养课堂后,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查资料、准备讲课的内容,他就会站在老师的立场与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就能让学生从知识的消费者实现角色“反转”,变成知识的生产者,由一个知识生产者供应大家的局面变成大家都是生产者自给自足的局面;(5)从“绵羊”变成“学狼”。学生通过课堂个人展示和集体展示环节,学生在口语表达、思维习惯、自学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有所进步,成为敢争、敢闯、敢表现自己,有激情、有斗志、有毅力、有必胜的信心和决心的“学狼”。

创建了“准职业人培养课堂”,形成了以小组建设为基础,学生课前小组集智思考、课中同学问题碰撞、课后老师重点点拨为思路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站在老师与企业的立场与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培养学生从知识的消费者实现角色“反转”,变成知识的生产者。例如在《会计基础》、《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出纳岗位实务》等课程的课堂上,班级小组可以分成经济业务的流水线来做出凭证、进行账务处理,实际感受企业中的业务流水线,让学生们在课堂中体会现实账务的形成过程,实现在做中学,做中改、做中论。集智完成对课程的学习。

3.实行课程团队化教学,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

审计学专业针对不同的课程群组建教师教学团队,每个课程群教学团队由本专业德高望重、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教授或副教授担任组长,教师们通过互相听课、评课、集智备课、参加大赛、研讨会等增进交流,共同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每个人的教学水平,同时集众人之力建立了课程教学资源库。

4.以院级、校级公开课、示范课、精品课为抓手,精益求精打造课程

为贯彻落实我校“准职业人实效课堂”的办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院严格按照学校关于教学工作的相关政策,在“准职业人实效课堂”的培养目标下,积极开展集智备课、集智备学等教研活动;按时申报院、校级公开课、示范课,公开课是在学校公开开展课堂展示,全校无任课任务的教师进行集体观摩学习与堂下讨论,直观了解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公开课《审计学》,选择本科审计学专业班级,抽出《审计学》某章节内容做展示内容,邀请各学院自有教师来集体观摩学习;如示范课《会计学》,作为审计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有着奠定理论基础的作用,因此在由“双师型”骨干教师公开示范讲授,全体自有教师集体学习讨论,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秀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建设、导学案与集智备学等模式自主学习。学校优中选优,从公开课中推选出示范课与精品课,上传至学校网站供全校学习。通过以公开课、示范课、精品课为抓手,精益求精打造专业课程,扩大专业影响,提升专业品牌。

5.改革教学方法,有步骤地推进重点课程建设

    经过近年的科研工作与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我院在教学中采用课堂教学改革60法,如:案例式教学法、倒插柳教学法、使用式教学法、影视教学法、车间式实境课堂等,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和过分偏重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将科研与实践引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旨在提高广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与专业素养,有步骤地推进重点课程建设。

(三)教材建设

1.采取“优中选优”的原则选用教材

1)三优先原则:优先选用国家级、省部级获奖教材;优先选用国家重点教材和规划教材;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如果不选用上述应优先选用的教材,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学院教学院长进行解释申请,并由学校教材建设工作组从严审批。

2)择优、择新原则:树立精品意识,在同类教材中,通过比较,选用质量最好的、以及近三年出版的新版教材。如:《会计基础与实务》本、专科分别采用近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课本为教材,把分层教学的思维融入到教学与课堂中。

3)适用性原则:在注重内容适用性及经济适用性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学生与实效课堂双重方面,考虑教材的适用性。

4)分类选用原则:①公共课与基础课类教材,以国内外知名的经典教材为对象,优中选优,构建稳定的公共课与基础课类教材平台。②专业基础课类教材,在“三优先原则”基础上,以区域性合作为补充,建立相对稳定的若干个专业基础课类教材板块。③专业课类教材,在选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要应用现代技术,时刻跟踪本专业最前沿的信息,补充一部分形式多样的讲义,在学院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集智本学院自有教师进行讲义的编纂,作为第二教材,补充课堂与知识体系。

2.从实际出发编写校本教材

审计学专业从实际应用出发,从用人单位的能力需求着眼,大力开发以应用能力为本位的校本教材。教材编写时,以一本教材为蓝本,多本教材为补充,将专家型职业人一线的前沿的经历、经验及案例融入到教材当中。努力发动在校生、毕业生、任课教师、外籍专家、国外合作大学、用人单位参与编写,把教案发展为讲义,把讲义发展为教材,努力编写出创新性强、实践性强、教学过程可操作性强、能反映我校教学优势和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自编教材。例如审计案例、会计英语、财务管理专题等自编教材,已经编写投入使用。

(四)实践教学

审计学专业坚持能力培养原则,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了实践环节5条线:一是从入学教育、军训、军事理论,到假期社会实践等人文素质实训;二是专业教学做合一课程的课内实训;三是专业技能综合实训;四是专业实践实训;五是以顶岗实习为主的工学结合项目实训。以形成理论设计和实际动手操作相辅相承,互为基础的科学的实践教学机制,实现了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保障和实践教学评价“五位一体”,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以实训为主体、理论课程依附于实践课程的专业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应尽量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学生技能鉴定及各种国际考试的内容与学校教学考核内容结合起来。审计学专业毕业生在各类资格证书考试中取得了较好成绩,比如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职称、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英语四级证、计算机二级证等。

2.修订实践教学计划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坚持理论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大实践内容的比重,重新修订实践教学计划,包括实践课程和学时比例的设定,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能力训练。

3.制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根据教学大纲的撰写要求,制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对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目的要求、时间(课时)安排、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学所需设施条件、考核办法等做出明确规定。包括实验、综合性实训、课程设计、技能训练、实习、毕业设计、社会调查等各种教学形式。

4.制定实践课程的实训项目

根据每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实践学时数,制定实践教学实训项目,以实训项目来带动实践教学的开展,实现让每一间教室都能成为“工作室”。实训项目根据具体的工作标准和流程,与专业任课教师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专家、一线岗位的技术标兵、营销楷模等共同制定。

5.制定实践教学实训项目指导书

根据每门课程的实训项目和审计学专业的专业特点,拟定专业的实践教学实训项目指导书,包括每门课程的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项目名称、项目内容及详细的操作标准和流程等。

6.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审计学专业把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作为促进实践教学质量快速提高、加强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建立了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1)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

审计学专业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考评工作,制定了综合实践能力考评方案,确定了考评内容与方法,规定了考评实践成绩的比重,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实践成绩占到总成绩的60%,通过面对面测试、操作考试、实训场所考试及实践论文等多种形式考评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对于学生实习成绩的考核由学校和校外实践基地联合进行,包括实习报告、现场操作、实践设计和答辩等形式,不仅考核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而且考核了学生的工作实绩。

2)建立教师评价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出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明确的质量标准,并通过文件的形式使之制度化,严格规范执行。再结合同行评价结果、学生评教结果,在学年度末给每位实践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纳入教师教学评价之中。

四、教学条件

(一)基本教学条件

审计学专业各专业教室均配备有电视机、红外发射台及红外耳机,独立的专用电脑机房拥有150台高配置电脑,独立专用数字化语音室2个、班班都是多媒体教室,班班都有红外线语音室、英语口语训练室3个、专业图书5000余册。在这基础上建立ERP实训室、会计实训室,用以满足我院正常教学需求,为教师搞好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便利条件。

审计学专业还进一步建设并完善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网上自主学习和测试功能,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条件。

(二)实训室建设

审计学专业有对口的专业教学实训室,如:会计手工实训室等,学生按照不同的“准职业人”体验岗分别充当不同的角色,熟悉各个行业的工作氛围,进行各种技能的训练。审计学专业制定了实训室的管理办法、使用流程和标准、安全管理制度、预防应急预案、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使用物品维护登记制度、实训室日志填写的标准和要求等等,使实训室的使用更加科学、规范、高效。

(三)实习基地建设

1.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1)加强专业公司化建设,增强学生实践技能。

审计学专业按照学校提出的“专业公司化、班级部门化、教室工作室化、小组科室化、组员员工化”教学理念,开展市场经营、承包对外项目、进行各种实战业务,以项目带动教学,使学生不断增强实践技能以及创新能力,最终真正实现专业外包。

2)建设创业孵化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我校建设了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河北外国语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设立创业专项基金,每年出资100万元,支持有好的创业项目的同学创业。创业园准许进入的公司为河北外国语学院创业实体、河北外国语学院在校学生及毕业两年内的毕业生为主体创办的公司,这些都让学生提前进入职场进行实习实践,如:代理记账的会计核算、记账业务、报税等一系列工作。不仅使学生各种职业技能逐步成熟,而且培养出一批创业精英,为学生增加了就业的砝码,也为培养“准职业人”奠定了基础。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目前,审计学专业共建成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9家,我院已经与鸿联九五、京东物流、招商证券等公司实现了实质性合作。通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产学研合作单位与我院开展的实质性合作,学生的所学与用人单位的所需实现了有机结合,成为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实习基地。

(四)产学研基地建设

审计学专业每个学期至少与所有的产学研单位召开一次产学研合作交流会,每个学期至少邀请三名企业老总、人力资源部经理或者技术精英和骨干走进学院、走进课堂作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教师,为学生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创业就业指导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建立实践指导教师档案。每学年与产学研单位至少共同承担一项科研课题。由产学研单位的技术骨干加入,与教研室成员一起承担实践类的科研课题项目,为我们的理论提供技术的支撑。每学期至少与产学研单位共建一门课程。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由学校和产学研单位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学校承担理论教学,产学研单位承担实践教学,共同合作育人,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每年选派各专业任课教师到产学研单位进行为期一周到一个月的实操培训,返校后可担任专业课指导教师;每年产学研单位选派优秀的业务标兵到校给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以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五、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

国际金融学院把教学管理、质量监控、教学评价作为保证教学质量的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保证学生培养的质量。学院以“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程监控”为原则,建立起学院、年级组、班级三级日常管理架构和“听课评课机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师生互相评价、重点项目监控”全方位、纵横交叉的立体监控体系。

(一)教学管理

1.教学管理队伍

目前我国际金融学院有7名专职教学管理人员,6人为研究生学历,其中教授1名,助教6名。

2.教学管理制度

    围绕学校教学特色与要求,制定并细化国际金融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教学督导制度,教师聘用制度,二级学院自我监控制度,导教案检查评比制度,校级公开课、示范课、精品课、标兵教师评比制度,教师科研考评制度,学生学习状态监控制度,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等。保证本科教学工作流程化、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

3.教学管理

以教学为中心。坚持把教学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提高教学质量“一把手”负责制,教学工作党政领导齐抓共管,做到“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问,人人有事做”。

实行三级管理。院级:以行政院长、教学院长、教学副院长、教学部长为主要管理者;年级组:以四个年级的年级组长为主导,以专业教研室为抓手,制定各年级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依据质量标准进行日常的检查和督导;班级:每堂课必须填写班级日志和教学日志,记录教师授课情况、学生听课状态及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情况,并且每个班都成立了学生教学信息员组织,反馈教师日常课堂教学信息,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质量监控

日常监控、定期监控与专项监控相结合,保证教学质量监控无死角。

1.定期自查

在学校每学期对各学院进行初、中、末三次检查之前,学院内部进行自查,全面检查教学条件利用情况、教学计划与大纲执行情况、教师授课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实习实验课的开出情况等。在校级督导组检查后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查漏补缺。

2.专项检查

审计学专业对专业建设中的某一方面进行专门检查和深入剖析,一个月重点检查一个项目,内容包括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检查,对教师队伍构成的检查,对授课过程、教学方法改革、教案等进行检查,对实践课的开出情况进行剖析等。如青年教师教学技能专项检查,我们会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基本规范和基本文件的学习、讨论活动,对青年教师进行备课、讲课等教学基本技能考核,认真总结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保证教学质量螺旋上升。

(三)评价考核

审计学专业建立起具有应用型教育特色,侧重实践教学的考核模式和评价标准。

1.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1)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和能力的考核。不再单纯以分数论英雄,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试时间、考试地点灵活,增加了阶段性的考核,采用论文、闭卷、口试和实操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并建立了“技能测试+模拟工作场景测试+师生面对面考试+论文考试+调研报告+技能成果展示”的评价考核机制。考核完毕后由任课教师对试卷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对试卷和考试做出恰当的评价,有助于获得充分的教学反馈信息。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改进教学、指导教学提供重要依据。

2)专业技能大赛和综合素质测评。每学期根据专业特点确定技能项目开展专业技能大赛,通过比赛、合作、模拟等各种灵活方式让学生展示专业技能。第六学期学生开展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第七学期开展毕业生综合素质汇报演出,除展示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外,学生可展示自身特长和职业素质,为就业做好准备,同时,也是对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评价。

2.用人单位参与考核

审计学专业把用人单位引进来参与学生评价考核,由任课老师和用人单位的领导组成评委团,以此作为指挥棒和风向标,更精确地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和水平,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制定行业专家、企业精英人才参与的学分置换具体办法,对学生顶岗实践、创新项目、毕业设计或成果等进行学分置换,使学生的实习实践成绩有效融入学院的管理、奖励机制,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

3.同行参与评价

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审计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和制约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资金运动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综合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毕业生要全面掌握审计的各方面知识。本专业广泛开展同行评价活动,校内各个学院互评互促共建,同时还邀请同类大学帮忙评价,建特色,找问题。

六、加强学风建设,保证育人质量

(一)塑造勤学苦练的学风

国际金融学院制定了学风建设实施方案并有专门的执行机构,我院历来重视学风建设,为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和学术氛围,维护学术道德,严明学术纪律,规范学术行为,提高学术质量,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行政院长、业务院长等主要领导挂帅的学风建设领导工作小组。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以强化管理、优化环境为重点,实现“学风、教风、校风”建设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学风建设思路。

学风建设的实施阶段分别包括:严格课堂出勤管理、规范课堂学习秩序、加强寝室学风建设、严肃考风考纪要求、提高自主学习意识、严格晚自习管理、评优助强化学风、丰富学生学习活动。

通过完善学生管理机制,形成学风建设的合力。通过为每个班级配备负责专业指导的辅导员、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及由学生干部担任的辅导员助理,使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通过任课教师全员参与学风建设,形成任课教师、辅导员沟通,协同工作机制,使学风建设做到了全员化、系统化、制度化、长期化。通过系统的入学教育、军训培训体验、西点军事训练等活动,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良好的学习风尚。综合我院专业特点和学生工作实际,从学生入学教育开始,就向学生明确专业性质、培养目标、学习特点,强调本专业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养成的特殊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积极性。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拓展和知识讲座。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讲求常态化、善创新,避免“一阵风”高校思政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从具体的切入点抓起,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持续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全过程。通过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开展“无偿超市”、“道德账户”活动,培养学生勤俭节约、互帮互助的良好作风。

通过第二课堂和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国际金融学院定期开展英语大赛、全国大学生沙盘竞赛、模拟炒股大赛、才艺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专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专业学习的自觉性。学生通过参加形式多样的专业服务和专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知识结构、素质修养、能力形成、学习风气、考试风气等各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育人质量

对于我院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起薪水平、就业稳定性与学生就业率的考核反馈情况,会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走访、对学生的调查问卷、毕业生工作中的信息反馈、就业协议书和灵活就业登记等信息进行分析,对毕业生从生源结构、性别差异、专业结构、用人单位等方面进行比较,细致分析河北外国语学院金融学院就业现状,充分反映我院毕业生就业优势与发展前景。

经汇总各行各业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素养、能力、知识培养的反馈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个人能力的反馈

用人单位对本校应届毕业生的个人能力的表现评价整体较满意,没有差评,评价为优的所占百分比为 73.4%,评价为良的为 23.8%,评价为中的为 2.8%。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反馈

用人单位对本校应届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评价整体较满意,没有差评,评价为优的所占百分比为 65.1%,评价为良的为 28%,评价为中的为6.9%。

 在我们人才培养方案与单位需求零距离对接下,同时加大产学研合作、校企“订单教育”的培养力度。我们培养的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起薪水平与就业稳定性均较转型前有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在90%以上。

七、专业优势与特色

综上所述,审计学专业自招生以来,办学思路明晰,定位准确,人才培养方案完全符合教育部要求,开设的主要课程达到了教育部的相关要求,教学效果良好;拥有一支教学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具备必要的教学条件并能充分利用,实践课程开设效果良好,形成了特色较为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过程规范,监督措施合理到位,各项指标均达到学士学位授予要求。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关于外语学院| 学院路线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快速搜索 | 加入收藏

河北外国语学院校务公开网 网站版权所有Copyright©2012hbwy.com.cn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技术支持:网络传媒教育中心   冀ICP备13009135号
学院地址:石家庄市元氏县红旗北大街1218号   邮编:050091 电话:0311-85237008